香港經歷了百般滋味的個多月,身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林仲生(Tom)隔著海洋、隔著螢幕,也感受到香港的水深火熱。
他是80後學者,香港土生土長,06年赴美深造,博士畢業後於Clemson University教經濟學。雨傘運動開始不久,他已不安於「隔岸觀火」,盤算著回港一趟。安排好學生的mid-term及自修習作,他終於在10月底回來了。
第38個晚上,我們走在夏慤村的帳篷之間,親身見證歷史。
從此香港變天
「政府一開始就用啱strategy,趁未多人嗰陣拉晒班友,所以第一日我已經揼心,哎呀,政府今次咁叻嘅!於是開始好intensive咁去追。」9月28日,警方一天內投擲了87枚催淚彈,Tom越洋跟身在金鐘的朋友保持聯絡,當天謠言滿天飛,他收到的資訊同樣亂七八糟。接下來的日子,許多香港人睡覺也抱著手機,那時Tom亦亮著案上的幾個螢幕,邊工作邊看新聞直播,和我們一起捱過多個不安的日與夜。
「今次社運同之前好唔同,令我覺得好特別。喺呢個運動入面,引用司徒華話齋,我都唔知邊個揸得住支咪。特別呀,印象中未試過。」那87枚催淚彈觸動很多人,但令Tom最印象深刻的,卻是黃之鋒獲釋後群眾的反應。「當佢番嚟揸番支咪,再同班人講嘢嘅時候,我發現大家嘅感受唔同咗,唔係嗰種『你終於出番嚟帶領我哋喇』咁樣。」那時他才感受到香港「變天」。
與學生談領佔
香港雨傘運動的消息傳遍世界,Tom也會在課後向學生解釋運動理念,並分享個人見解。「唔係覺得佢哋會幫到個運動,只係認為我有義務同佢哋講,香港人爭取緊乜嘢、點解要爭取。」
不同背景的學生對這場運動的態度迥然不同--有美國學生不理解中港關係,更不會明白運動何以發生。也有來自印度、孟加拉、巴基斯坦的學生認同香港該以短期損失去換取長遠利益,但覺得港人的抗爭太順從。「你睇孟加拉嘅歷史,佢哋向英國、印度、巴基斯坦爭取過獨立,每次都係fight番嚟,唔難想像點解佢哋咁諗。」
被打殘的一代
大陸學生態度兩極,有的很氣憤,有的很支持。「佢哋好多都同我講,其實大陸人唔係唔鍾意民主,而係唔care。我問,點解唔care?因為仲有好多重要嘢可以care嘛。係合理喎,我唔覺得佢哋係特登咁講,佢哋真係咁諗。」他打了個比喻:「你阿爸阿媽都好危險,阿爸救得番,阿媽救唔番,你點努力都救唔番。咁你緊係選擇救阿爸啦,人之常情丫。你話佢殘忍,係個唔啱嘅指責。去到最極端,你就會明白個Econ原理,令你唔care好簡單:你追求唔到。」
這一代香港人的抗爭,讓Tom想起六四。他曾經看過一段影片,記者拿著「坦克人」照片訪問北京的新一代,他們的回應令他錐心。「佢哋唔識答唔令我心寒,但係佢哋見完之後,同隔離嗰個咬耳仔,然後答,應該係外國照片。你瞓著咗,我仲可以叫醒你;你扮瞓,我係叫你唔醒,宜家中國有一大乍人係咁樣。咩叫打殘咗嗰代人?係你打到佢哋扮瞓,好大劑!」
「我好希望香港今次會贏。」回說雨傘運動,他心有戚戚焉,「如果今次香港真係搞唔掂,仲有乜嘢可以搞得掂?」
中港關係經濟學
在這經濟學者的眼裡,雨傘運動受中港關係的博弈牽繫,中港矛盾似乎愈演愈烈,但並非無出路。他引用John Lennon的名曲《Imagine》指,宗教、民族、財產從來是戰爭的禍根,如果三害取其輕,那就是財產。「因為財產可以分。傾唔掂都係會打,但有機會傾得掂。」
達成共識需要雙方努力,Tom認為港人已經「好俾心機」。「表面上你可能有懷疑,香港人都抵抗得好犀利。但你諗真啲,我哋呢10幾年,係用好多方法去適應新環境,譬如藥房,藥房其實唔係全部都係大集團,好多係小商戶,中國有毒奶粉,我咪把握呢個商機囉。香港有一大堆呢啲人,佢哋不停改變營運方式去適應新時代,好嘢嚟㗎。」
但適應總有限度,有「extensive margin」,「大陸人落嚟,影響晒全部人嘅生活,只係惠及一小撮香港人,咁維持唔到落去。」他補充指,社會不能均衡分享經濟成果未必會觸發大問題,情況就如海盜分金的博弈,有海盜願為保命而接受不平均分贓,但如果方案太過份,海盜還是會發狂。
冀港式抗爭贏
香港人在政治上的容忍度耗盡,激起一場雨傘運動。被佔領的馬路上,竟開出一朵朵雨傘花。如此港式「和理非非」抗爭,溫文有禮,贏得西方讚譽。但Tom說,他們欣賞港人,卻不覺得這樣能夠成功。「係有好多方法可以達成目的,而我哋會用香港嘅方式去做,由我哋證明俾大家睇。」
「所有革命喺成功之前,都係好似冇可能咁。」黃絲帶與藍絲帶角力,民間意見分歧,但他認為,民主為成主流並非虛無縹緲,表面上親建制者眾,實質大部分人只是想維持現狀,沒有明確立場。「世上總有10%人支持革命,10%人支持建制,80%人是你成功咗我就支持你。所以當建制存在,就有90%人支持佢,但你一旦成功,就有90%去反嗰10%。」
「好多人都話,雨傘革命幾amazing,因為香港人平時咁市儈,點會做呢啲冇profit嘅嘢?但我覺得香港人唔係真係咁市儈,香港人係好有ideology,有追求嘅嘢。香港人喺逆境中,仍然可以搵到方法去適應,得到我哋追求嘅嘢。」
Tom坦承對香港的美好願望背後有wishful thinking,他深信中國無論如何都會走向民主。「因為我係香港人,我希望呢樣嘢由香港開始。唔由香港開始係冇所謂嘅,中國都一樣會走向民主,要時間囉。希望係由呢度嚟,如果你信呢個hypothesis,就係中國會走向民主,而如果中國要走向民主,香港係最適合嘅起點。」
等待民心回歸
他曾經跟朋友打賭,中國會在20年內享有言論自由。「世上冇極權政府抵受得住information flow,或者倒轉咁講,所有極權地方係因為information control做得好好,所以先可以極權。Information好神奇,唔可以unlearn,flow咗入去就唔可以flow番出嚟。」
Tom相信中央不是要絕對的安全,否則中國不會有互聯網。「你大權在握,你要安全係得嘅,但安全完永冇high return,呢個係投資嘅問題。咁安全香港未必會做得咁好,唔止淨係香港自己好,香港對中國嚟講係有好處,如果希望香港benefit到中國,所謂中國好香港好、香港好中國好,係有呢樣嘢,但唔能夠建基於吓吓都要安全。要有一定程度嘅信任,呢個唔係零和遊戲,香港嘅利益同中國嘅利益係可以align。」
雨傘運動有怎樣的成果才算得上贏?Tom認為是一個普選時間表。「個時間表應該係好遲、好遲,但係要有時間表,而我覺得有機會。」
「等呢代(領導人)退落嚟,下一代意識到information flow,香港人已經學識咗民主自由,唔可以unlearn佢,unlearn佢難過六四嗰陣打殘嗰代人好多。佢哋意識到呢樣嘢,既然做唔到,就諗個折衷辦法啦。當佢哋咁諗,真普選開始就成功,我終於會見到香港成為中國一部分。」